礦工必讀:
據(jù)統(tǒng)計,礦難事故發(fā)生后10分鐘內(nèi)救出受困人員的救活率可高達99%以上,礦難事故后一小時,救活率就急速下降到75%;而礦難事故后兩小時還救不出的人員中,因窒息死亡的人數(shù)可猛增到占死亡人數(shù)的60%以上。當然,很多時候,在礦難事故發(fā)生的前兩個小時,期待外界救援人員施救是不大可能的。因此,當?shù)V難事故發(fā)生后,礦工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,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,積極、正確地采取救災、自救、互救措施,是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損失的重要舉措。同時,礦難事故發(fā)生后,井下礦工正確開展救災和避災,也能有效地保證受困人員的自身安全和控制災情的擴大。
如何從礦難事故中萃取“求生之道”系列談之三:
善于互救
所謂互救,就是在礦井發(fā)生礦難事故時,處在災區(qū)或事故影響區(qū)的每個井下人員,在有效地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,積極地幫助他人避災并妥善地救護他人的行為就叫互救。因此,每位礦工和下井工作人員,必須根據(jù)本人的工作環(huán)境特點,認識和掌握事故發(fā)生的預兆和發(fā)生事故后事故的性質(zhì)和特點,熟悉并牢記各種事故的避災要點,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主保安意識和抵御災害的能力,最大限度地保證自己與工友的人身安全,一旦礦難事故襲來,好有的放矢,主動互救。另外,在互救過程中,還要特別注意避免中毒、窒息、觸電、二次爆炸、二次突出、二次冒頂,二次透水等新事故的發(fā)生。
69名礦工創(chuàng)造的互救神奇
2007年7月29日8時30分左右,河南陜縣支建煤礦東風井,因河床水通過采空區(qū)涌入井下,造成22采區(qū)69人被困。接到事故報告后,時任國家安監(jiān)總局局長的李毅中率有關(guān)人員趕赴現(xiàn)場指導搶險救援。事故過程中,溫家寶總理兩度批示要求全力救援礦工。令人非常欣慰的是,8月1日12時54分,隨著最后一名礦工安全升井,69名礦工在井下被困75個多小時后全部生還。
“7?29”透水事件發(fā)生后,69名礦工曾發(fā)生短時間的慌亂,但其中的兩名副隊長站出來,指揮大家互救,挽救了全體人的生命。這兩名副隊長,一位名叫朱念群,負責采煤工作,另一位叫郭石屯,負責掘進。參加救援的人員稱,69名礦工之所以能活下來,地面的輸氧和輸牛奶固然重要,而整個集體情緒穩(wěn)定,動作一致,也為礦工保存了體力,使其不盲目求生,沒有不必要的傷亡。下面是新京報記者采訪郭石屯時的一部分對話內(nèi)容:
新京報:當時你清楚透水的情況嗎?
郭石屯:聽地面講了,我對礦井很熟悉,知道只要救得及時,要不了我們的命。
新京報:那其他的人呢?我聽你的工友說,你們69個人被困后,有三個年輕礦工的情緒特別不穩(wěn)定,堅持不吃東西?
郭石屯:這是真的。剛被困住時,69個人亂成一團。還有人想游過巷道沖出去……
新京報:能游出去嗎?
郭石屯:想在地下水中游過幾百米,等于送死。
新京報:那你們會怎么辦?
郭石屯:全部攔下這些人。
新京報:誰帶頭的?
郭石屯:我和朱念群,還有其他人。我和老朱都是副隊長,算不上什么官吧,但在這樣的場合,是干部就要站出來,為大家的生命負責。
新京報:大家的慌亂持續(xù)多久?
郭石屯:很快就平息了。我們商量了一下,決定成立幫扶小組,每組5個人,互相鼓勵,誰不喝牛奶,大家都勸他。
新京報:大家配合嗎?
郭石屯:很配合。誰都知道,如果一盤散沙,大家會死得更快。
新京報:除了互相打氣,你們的幫扶小組還有什么功能?
郭石屯:我給各個小組都安排了活兒,比如誰當組長,誰解勸想不開的,誰照顧身體弱的,都很具體。只有我們有事兒做,頭腦才會清醒。
我們從新京報記者采訪郭石屯時的這一部分對話內(nèi)容中可以體悟出:
1.剛被困住時,69個人亂成一團。這在當時情境下是非常正常的事情。
2.沒事的時候不放松警惕,才能夠在發(fā)生意外時設(shè)法補救;有事時要如沒事一樣鎮(zhèn)靜,才能解除一時危難。郭石屯隊長很自信、很鎮(zhèn)靜、很有主見。從安全心理角度講,被困人員在危難之時需要這樣的漢子做“支撐”,而且這樣的漢子涌現(xiàn)出來的越多,對整個礦工營救計劃的實施也就越有利。
3.“成立幫扶小組,每組5個人,互相鼓勵,誰不喝牛奶,大家都勸他!边@種親情關(guān)懷措施和團結(jié)協(xié)作精神在被困時顯得尤為珍貴和必要,他們的這種“應急措施”是我們所有礦工在今后的工作、困難中都要學習、借鑒和變通的。
4.“只有我們有事兒做,頭腦才會清醒!边@充分說明,越是在絕境中,越要自己創(chuàng)造機會,越要在心理上亮起一盞奮爭向上的希望之燈,只要還能活下去,一切皆有可能。
當新京報記者采訪另一位成功逃生的副隊長吉萬年時,他是這么說的:
新京報:你們在下邊,知道有這么多領(lǐng)導和戰(zhàn)士救你們嗎?
吉萬年:知道,無論誰跟地面通了話,剩下的人都知道電話內(nèi)容。
新京報:要是沒那個電話機呢?
吉萬年:我想大部分人肯定都受不了,要是沒電話給個念想,在那地方呆五分鐘,是人都會發(fā)瘋。
新京報:那后果很嚴重了。
吉萬年:只能是死。電話其實救了大家的命。
我們從新京報記者采訪吉萬年時的這一小部分對話中也可以體悟出:
1.是電話救了大家的命。絕處逢生之時,需要信息的及時傳達與溝通。
2.人人享受到了知情權(quán),仿佛看到了黑暗中的一絲光明;希望尚在,只要有生命之燈在向光明處靠攏,就不必怕黑。
3.在那地方呆五分鐘,是人都會發(fā)瘋。在碰上危險與挫折對抗時,有承受能力;當遇到壓力、厄運圍困的時候,有應變的能力,這本身就占了成功自救或互救的六成。
30多名礦工互救逃生的壯舉
2007年8月15日,山東新汶突降暴雨,山洪暴發(fā),導致柴汶河東都河堤被沖垮。8月17日14時洪水涌入華源煤礦。事故發(fā)生后,胡錦濤、溫家寶等國家領(lǐng)導人指示,要求全力救援。雖然山東華源煤礦潰水事故造成172名礦工遇難,但慶幸的是仍有584名礦工生還,這其中就包括王奎濤善于互救帶上來的30多人,他們也是潰水事故中最后一批生還的礦工。
什么是“水叫”?“一股水順著運煤軌道從上邊沖下來。巷道里的風都帶著白色霧氣,‘吼吼’地叫著!鄙綎|華源煤礦通防科科長王奎濤講述在“8?17”潰水事故中逃生經(jīng)歷時,用的是“恐怖”、“恐慌”這樣的詞。求生的欲望和豐富的經(jīng)驗,支撐著他最終成功互救逃生。
那天的降雨量,是王奎濤人生記憶中最大的一次。下井時,天已下雨。但他下井時不知道雨會下得那么兇,更沒想到會決堤潰水。
44歲的婁元彪是調(diào)度室主任。8月17日下午2時30分左右,正在值班的他發(fā)現(xiàn)井下泵房水量猛增,立即啟動了-450米和-210米的井下泵房排水系統(tǒng)。10分鐘后,水量繼續(xù)增大。調(diào)度室立即通知井下各操作點:“立即撤人”。
當天,王奎濤的工作位置在-700米水平面。下午3時左右,他發(fā)現(xiàn)有一股水順著皮帶機下面滲出來。出于本能,他開始往高處轉(zhuǎn)移。這時他聽到了水叫,也看到了一股水從高處傾瀉下來。
王奎濤沒有接到上面的通知。但現(xiàn)實告訴他,必須迅速逃生。他對身邊七八個工友喊著:“都跟著我逃生!”30厘米高的水頭已經(jīng)能把人打翻……軌道上一輛礦車側(cè)面鐵皮被沖毀。在這個礦車后邊的王奎濤借著礦車一下子跳起來,抓住了巷道頂部的管子。這時距離-700米水平面儲藏室的門不到30米。王奎濤抓著管子很快逃進去,然后通過11層19工作面和4個回水工作面,直接逃到了-450米大巷道。
這里工人很多,但水漲得很快,很快就漫到王奎濤的胸部。熟悉礦井路線的王奎濤再次對工友喊道:“都跟著我撤!
華源煤礦井下作業(yè)東西戰(zhàn)線長達6公里。王奎濤選擇了往地勢高但距離遠的東都礦口逃生!芭手茏!攀著架線!一定不能松手!蓖蹩鼭吅斑呿樦逼缕D難行進著。
“人的求生欲望太強了。有一線生存的希望,都要抓!”王奎濤終于和30多名礦工逃到了-210米水平面,然后通過總回風系統(tǒng)返回到了地面。
從以上逃生者的互救行動中,我們已經(jīng)窺探出守住“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”的安全底線的真正要義:執(zhí)行規(guī)章制度、嚴格服從安排、老實規(guī)矩聽話、暈頭轉(zhuǎn)向逃生這四種表現(xiàn)在“特殊情況”下應該徹底摒棄,人的生命才是最寶貴的,發(fā)生礦難的事實是殘酷的,對于我們礦工而言,首先保命才是天字號的大事,沒有生命就沒有一切,希望各位礦工弟兄仔細看清、深刻領(lǐng)會好這一點,事實勝于雄辯!記住:世間沒有比你的命再值錢的東西!
“渴了喝尿,餓了吃煤渣,一起不停地走”8礦工互救生還
距井口2600米,被困123小時……神木趙家梁煤礦冒頂事故中8名礦工成功獲救,每個人都覺得是個奇跡。而奇跡的誕生,則是互救的勝利。
2008年7月31日下午,神木縣孫家岔鎮(zhèn)趙家梁煤礦東盤區(qū)南翼開采區(qū)突然冒頂,當時,正有38人在井下作業(yè)。事故發(fā)生后,29人安全升井。但包括王宗昌在內(nèi)的9名礦工被困井下。
王宗昌是炮工,其余8人分別為5名炮工、3名車工,9人分散在作業(yè)區(qū)的各個角落工作。冒頂事故發(fā)生時,王宗昌以為是地震了,王宗昌等6人相距較近,他們迅速聚攏到一起。從那一刻起,他們就開始了互救,他們相互鼓勵,商量著要活著走出礦井;ゾ鹊奈┮环绞骄褪且黄鹱!跋锏篮芏喽际沁B通的,只有不停地走,才有可能找到出路!钡V工姬世團回憶。大家商量后決定,頭頂?shù)?盞礦燈絕不可同時點亮,只有在一盞沒電的情況,才能開啟另一盞?恐V燈射出的微弱光線,6個人出發(fā)了。
時間在流逝,體能也在消耗。缺水成了最大的困難。自帶的水喝完了,幾個人遇到滲水的地方,都搶著趴過去,輪流吸吮著,潤濕喉嚨。喝完歇一會,接著走。最終沒有水源,惟有尿能讓他們支撐下去。他們將尿液接到礦帽里,“硬忍著,也要喝下去”。喝剩的尿液,像寶貝一樣捧在礦帽里,“一點都不敢灑了”,王宗昌說。
伴隨著口渴的是饑餓,沒有吃的就用煤渣充饑,嚼起來像黏土一般。據(jù)救治的醫(yī)生介紹,礦工在醫(yī)院最初排便,“都是黑色的,正常進食后才逐漸好轉(zhuǎn)”。
黑暗中,時間概念是模糊的。但王宗昌能較清楚地估算出時間,“在被困第四天的晚上,我們走著走著聽見響聲!6人朝著“救命,救命……”的聲源趕過去——又發(fā)現(xiàn)兩名工友。此時,8名最終獲救礦工走到一起。
互救仍在繼續(xù),而礦難發(fā)生的同時,井上的救援工作也在24小時不停地展開。姬世團回憶,他在井下聽到過多次聲響,“剛開始還以為是地震呢,但最后我想這肯定是上面的人在放炮炸開巷道救我們!睆哪菚r起,他走出去的決心也越堅定。
有救援人員分析,之所以救援隊幾次炸開巷道而找不見被困者,一方面因為8人在移動中,“也可能他們怕救援隊放炮時傷到自己,不敢靠太近”。
走了將近5天了,饑渴如影隨形,就在獲救之前幾個小時,走在前邊的一名礦工突然腳下踩到了水,開始他們以為是煤礦出現(xiàn)透水,走近仔細一看,發(fā)現(xiàn)水中有面包等食物和照明用的小手電。礦工們興奮起來,迅速補充體能后,繼續(xù)向前摸去,直到救援隊從遠處看見了礦工頭頂微弱的光。
值得慶幸的是,食物和水不但讓他們維持了生命,而且還給他們行走互救提供了方向。被困礦工與救援隊最終相遇,正是在爬過一段救援隊打通的巷道之后。一場歷經(jīng)123小時的救援與互救行動,就這樣最終宣告成功!
作者:王傳鈞《濟寧能源報》執(zhí)行主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