將烏黑固體的煤變成液體的石油,這在許多人眼里簡直不可思議。然而近日我國科學家在“煤變油”技術方面取得重要成果,在催化劑的作用下,可以把5噸煤炭合成 出1噸成品油,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(shù)幾個掌握“煤變油”技術的國家之一。
“煤變油”技術在科學上稱為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技術,分為直接和間接液化兩方式將煤轉化成石油。由于直接液化的操作條件苛刻,對煤炭的種類依賴性強,目前適合于工業(yè)化生產的“煤變油”都是間接液化的,具體方法是將煤通過高溫、高壓的辦法變成富含各種烴類的氣體,再把這些氣體提純并經過化學反應后生成石油和其它化工產品。這項技術最早在20世紀上半葉由德國人發(fā)明,其后荷蘭、美國、日本國都曾進行過研究,而開發(fā)應用最成功的國家是南非。南非是個典型的貧油國家,但煤炭資源十分豐富,由于歷史上南非曾推行種族隔離政策而受到全世界的經濟制裁,特別是石油的禁運,使得南非的“煤變油”研究更具商業(yè)化,不僅可以從煤炭中提煉汽油、柴油、煤油等普通石油制品,還可以提煉出航空煤油和潤滑油等高品質的石油產品,成為大規(guī)模、高贏利的產業(yè)。
我國煤炭資源十分豐富,2001年生產原煤11.1億噸,而石油資源卻相對匱乏,2001年生產原油1.65億噸,已連續(xù)幾年成為石油純進口國。因此有專家認為,通過“煤變油”是實現(xiàn)我國油品基本自給的現(xiàn)實途徑之一。正因如此,我國于2001年10月啟動了“煤基液體燃料合成漿態(tài)床工業(yè)化技術的開發(fā)”項目,旨在三年內在煤炭大省山西建成一個萬噸級“煤變油”裝置。一年來這一開發(fā)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,經過在一個千噸級裝置上運行,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流程。至于這一技術能否帶動并形成重要的產業(yè),與目前國內市場汽油出廠價2900元/噸相比,“煤變油”成本在2500元/噸以內,而一經大規(guī)模生產,不僅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,更能大大優(yōu)化國內的能源消費結構,還能有效減少因煤炭消費造成的環(huán)境污染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將煤提煉石油的生產過程中,一些附加值很高的如乙烯、醇、蠟、化肥等產品亦能得到開發(fā),從而帶動煤的相關產業(yè)升級,使煤炭資源得到進一步合理有效的利用。